当前位置: 首页 > 扶贫资讯 > 资源县:咬定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显活力
资源县:咬定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显活力
南宁市“党旗领航 电商特产”网销平台 / 2017-08-10

        本网桂林讯  今年以来,资源县立足本地优势,做活做强产业扶贫源头活水,培育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脱贫速度快的特色产业种养项目,依托打造有机种养产业基地,搭建线上、线下两个交易平台,实现产业发展、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三个目标,为该县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一、“三大政策”激发扶贫内生动力

该县依托政府专项经费,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开发项目,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集体增实力。一是实施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出台《资源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给予今年脱贫和预脱贫的贫困村每村安排50—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扶持全县42个贫困村发展构树、白茶、乌鸡、海狸鼠等特色扶贫支柱产业, 扶持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二是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出台《资源县产业扶贫项目以奖代补实施方案》,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补贴,鼓励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折资入股方式参与分红,发放“以奖代补”资金234.38万元,惠及54个村的900余户贫困户,待8月份验收后将直接将奖补资金打到贫困户一卡通存折上。三是实施龙头企业奖励政策。该县出台《资源县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奖励办法》, 重点扶持从事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规模种植、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一体化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贫困户入股、吸纳贫困户就业与贫困户签订订单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特色林产业,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出重大贡献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奖励。目前该县5家龙头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200人,带动1200余户4320人贫困人口脱贫,让企业在精准扶贫中实现社会价值。

二、“三大模式”焕发扶贫产业活力

一是“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引进中国有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深圳臻安泉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有机蔬菜协会等多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有机蔬菜、巨菌草养殖牛羊、生态猪养殖等扶贫产业,创建“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如该县引进的中国有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合作社带动的方式,发展贫困户种植辣椒达到1800亩,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各大超市,带领1013户贫困户增收405.2万元,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深圳臻安泉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订单生产方式引导贫困户发展辣椒、南瓜、叶菜等产业,目前已达到1080亩规模,产品销往广深港澳地区,带领605户贫困户增收90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培育壮大55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近2万户贫困户直接发展种植业8000亩、家畜养殖10000头(只),家禽养殖4.5万羽,水产养殖1万公斤。二是“致富能手+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鼓励县里种植、养殖能手创建种养基地,引领带动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畜牧养殖业。如资源县瓜里乡大坪头村竹鼠养殖能手蒋杨杰,带领该村41户贫困户建立竹鼠养殖基地,通过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定向收购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据统计,该县通过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全县1479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有机蔬菜、茶叶、竹鼠、富硒鱼等特色种养产业,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脱贫产业发展之路,平均为每户贫困户增收0.4万元。三是“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协调服务作用,通过党支部入股和服务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梅溪镇随滩等5个村,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5家合作社,依托党支部协调服务流转土地1500亩,建立3个蔬菜种植大棚,引导240户贫困户利用贴息贷款和政府扶持资金,以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既解决了240户贫困户因投入成本偏高、单家独户难以发展的问题,又有效解决了单户种植带来的风险和销售难问题,5个村党支部通过负责开拓市场、联系销路、协调服务和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带领24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8000元,同时5个村每个村实现2~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

三、“三大产业”催生扶贫后发劲力

该县利用产业扶贫,培育富民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一是培育特色有机产业。以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发展辣椒、西红柿等品种丰富的有机蔬菜以及土鸡、土鸭、资水鹅等生态家禽养殖,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规模化特色种养。今年来该县投入6500万元发展有机产业,全县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1080亩,带动金山、脚古冲、石寨等9个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共32.4万元。二是培育提升传统产业优势。以红提、西红柿、中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提质增效,预计红提、西红柿、中药材三大产业年总产值将达到8.48亿元,带动120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三是培育农业加工富民产业。梅溪镇通过建立基地培育农业加工产业,实现农户脱贫增收。如该镇随滩村建立边溪资江雾尖茶叶产业基地,种植茶叶1200余亩,年产量16吨,通过带动贫困户种植、采摘茶叶,聘请贫困户加工包装产品等方式安排贫困户就业,带动76户贫困户年增收平均8000元/户。该县通过培育农业加工富民产业,帮助18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同时为铜座村实现2万元、随滩村实现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三大渠道”稳定扶贫产业效力

今年以来,该县利用“订单+电商+旅游”三大销售模式,畅通了产业从产地到销售的完整通道,使藏在“深闺”的特色产业顺利走向市场,充分激活了扶贫“造血”功能,最终实现脱贫大格局。一是利用订单式销售渠道。该县与中国有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共建有机蔬菜供应基地 ,实施订单式有机产业帮扶,让地里的蔬菜、有机牲畜有了“订单”不愁销路。中绿沃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有机蔬菜协会采取订单方式向合作社下达蔬菜供应计划,仅蔬菜及农副产品销售一项每年就能为全县的扶贫增收约为1800余万元。二是利用电商式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 ”等渠道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该县的“我连网”电商平台已地运营,通过“互联网+扶贫礼包”的方式,销售50000斤西红柿,直接创收10万元。三是利用采摘式销售渠道。资源县利用合作社带动、资产性收益、“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三种形式并举,打造“人民公社”、“农家饭票”等具有资源特色的旅游采摘基地,利用该县的旅游优势,扩大产业种植、养殖,直接或间接增进岗位500多个,带动132户贫困户345人次脱贫致富,实现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