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脱贫攻坚 > 村里来了个不简单的“女书记”
村里来了个不简单的“女书记”
党旗领航·电商扶贫 / 2017-09-04

 ——记合浦县山口镇英罗村“第一书记”何源

  本网北海讯(林源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2015年10月,按照北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帮扶单位选派专人到贫困村中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北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选派年轻的女选调生何源到英罗村担任“第一书记”,何源由此开始了她的扶贫攻坚之路。
  驻村2年来,何源坚持在“察民情、急民需、强党建、助产业”上下功夫,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推进扶贫任务,在质疑声中不断学习技能和知识,不断积累农村工作经验,何源完成了从毫无经验的女选调生到独当一面的女第一书记的转变,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
  质疑少了,肯定多了
  在2015年的精准识别工作中,英罗村有6066人,而扶贫工作组仅有4人,为按时完成精准识别任务,何源带着工作组开启了“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何源的这股工作干劲打动了每一个工作队员。但由于年纪轻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对评分标准把控不严,精准识别分数一经公布村民的质疑声就如潮水般涌来。有到村委办公楼威胁要举报到纪委,有醉酒后赖在工作队员住所不肯离开,有堵着工作队的车辆要求更改分数,更多的是打电话质问评分的公平性。
  村民们的声声质疑让何源不断的反思,若无法把握好打分的标准就失去了精准识别的意义,若只想着对上级负责不对百姓负责就无法扛起“第一书记”的责任,有愧“第一书记”的称号。于是,何源在同其他第一书记交流学习中不断加深对政策的理解,逐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提出了“一三五”工作法。白天严格按照程序入户进行识别登记,晚上召集工作队员讨论当天入户评估情况及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统一合理的打分标准。工作中,何源一边向农户解释精准识别的意义和要求,化解村民投机取巧的心理,一边向村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明确评分失真产生的后果,打消他们的“好人思想”,最终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很多被刻意隐瞒的情况纷纷浮出水面。经过入户复核,工作队评定出贫困户114户612人,评议的结果公布后质疑声瞬间平息。
  随着工作的深入,村民逐渐认可了这位城里来的年轻的“女书记”, 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也纷纷发现,这个城里来的女书记“不简单”,“吃得苦”、“耐得烦”,说话办事有“门路”,不怕脏不怕累,心里开始慢慢认可了她。
  贫困减了,感情深了
  为尽快理清这114户贫困户信息,掌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何源编制了《贫困户帮扶需求一览表》,记录贫困户住房状况、劳动力人数、在校生人数、家庭收入、致贫原因,按照帮扶需求进行分类及时给予政策的扶持,做到真正的“察民情、急民需”。
  风流墩小组的方二女患有慢性支气管哮喘,两年前丈夫因意外事故去世,留下5个年幼的子女,家中经济来源于她一人挖螺的微薄收入,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何源回忆起第一次踏入这个家,房子还维持在方二女丈夫去世前一层刚封顶的状态,窗户需用防水博膜封住,家徒四壁,这些景象深深刺痛着这位“第一书记”的心。何源迅速向民政申请了低保,随后争取到市领导帮扶的3万元资金为其翻修房屋。方二女的二女儿由于家庭变故脾气变得怪异,不愿与人亲近,何源通过后盾单位联系到了儿童心理专家帮助她打开心结,经常去看望她鼓励她。 
  2016年春节前,方二女一家重新搬入了翻修好的房子,其二女儿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每当何源去他们家,方二女的儿女们都会紧紧围绕在何源的身边亲热叫她“书记姐姐”。
  下底坡的贫困户蒋英,丈夫刚去世不久,留下她和儿子两人,生活变得十分的困难。了解到蒋英是孤儿又是外地人,不熟悉海边作业,留在村里发展不大,何源通过单位介绍,帮助蒋英在北海找到了一份在餐饮单位的工作,也帮助安排好了小孩读书的问题。“何书记是人民的好干部, 她帮我找到生活下去的路,她是我的大恩人”,说起何源,蒋英一脸感激。
  在何源的多方奔走下,英罗村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目前,全村符合条件的54户贫困户每人每月都能领到 140 元低保补助金,7户特困户实现低保等级升级,符合条件的30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所有在读生都能享受国家相应的教育补助政策。
  支部强了,干劲有了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驻村工作一段时间后,何源发现:基层党建相对薄弱,党员老龄化严重,村干部能力水平普遍不高。村委办公楼墙体开裂,周边杂草丛生,党员开会都没有场所。村内仍有自然村未通水泥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群众盼解决的呼声非常高,一种巨大的压力落在了她的肩头。
  身为第一书记何源首先想到的就是把阵地建起来。她和村委干部商议,多方筹集资金10万元修建起村委围墙、宣传栏和升旗台,对村部路面进行硬底化,搭建起花圃和太阳能电灯,一个花园式的村委办公场所逐渐呈现。又争取到5万元专项经费对村委办公楼进行了修葺和完善,购置了会议桌椅和部分教学设备。阵地用起来了果真见效,村里的党员干部愿意到村委学习知识,村民办事也不用一脚泥一脚水。
  “我已经 40 多年的党龄了,从来没想过能在如此漂亮的环境里学习开会。”村里的老党员满怀激动地对何源说。但在她看来,阵地建设只是刚开始。把支部建好,把党员管好,提升村级服务的整体水平,做到真正的“强党建”才是关键,为此,何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党建工作中不断寻求突破。
  她建立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党建工作的制度,严格执行“四个一”的工作报告要求,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不断深化管党责任传导机制。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把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正常化,邀请上级党组书记到村委为党员干部上专题党课进一步提高党课学习水平。为解决村民关心的基础设施问题,何源多方奔走职能部门,争取到1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和2公里水利设施建设指标。在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投工投劳,拆旧屋、修路基,保证了项目顺利修建。由于支部正常活动,工作得到了普遍认可,支部的吸引力明显提高,2016 年发展青年党员 3 名,培育积极分子2名,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党支部的核心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产业定了,信心足了
  为了尽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何源在精准识别完成后就开始谋划扶贫产业发展,然这并非易事。英罗村盛产沙虫海螺,但处于国家艮儒保护区无法进行规模化水产养殖;英罗村毗邻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因保护区关闭维护无法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英罗村的土地人均面积不足半亩且远离城镇,昂贵的成本让种养大户有心无力也让龙头企业望而却步。
  何源思考着如何在三者之间找到互利共赢点,在后盾单位领导积极协调下,何源多次邀请北海恒峰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到英罗村进行实地考察,共商合作模式,先后两次组织村内的种养大户、村干及贫困户代表到公司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增强产业发展的信心。经过不懈的努力,英罗村红树湾农民专业种养合作社在2016年底成立,第一个项目就是生猪养殖。项目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的运作模式,建设一个年出栏量为1000 头左右的肉猪养殖基地,由公司以帮扶的方式无偿投入部分资金,提供技术并按市场价收购出栏的生猪,合作社和贫困户通过集中和散养的方式进行生猪饲养,这样既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也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由于英罗村是2018 年脱贫村,未能享受产业扶持资金,为弥补项目资金的空缺,何源多次奔走后盾帮扶单位、企业和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职能部门筹集到资金30万元,落实项目配套的道路修建。
  “书记,万事开头难,只要把养猪场建起来我们的产业就有了盼头,下一步动员更多的贫困户加入我们,带动他们自主发展,我们村就一定能顺利脱贫。”合作社基地动工那天,村支书满心喜悦对何源说。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驻村2年来,何源第一书记给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村民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戚,在不断的历练中扛起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团结带领英罗村广大党员群众,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稳步前行。“驻村扶贫,不仅人要在村里,心更要在!看到乡村风貌的改变、乡亲的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听到乡亲们的赞许声,我发现,所偶有付出的艰辛,流过的汗水都是值得的。”何源说道。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