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扶贫资讯 > 既要“里子”也要“面子”
既要“里子”也要“面子”
南宁市“党旗领航 电商特产”网销平台 / 2019-07-15

  在邕宁区那楼镇各村屯,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些村屯在村民住宅、亮化绿化、道路硬化等硬件建设上实现了高品质,人居环境整洁、优美。

  那楼镇的变化得益于两大产业园区项目引领,分别是三江村现代生态桑蚕产业示范园和智能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那楼镇“村美民富”的新农村建设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两手抓

  “基层党建也是生产力”,这是那楼镇在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全镇上下达成的共识。“要用党旗来凝聚人心,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带头改革,调动了广大群众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那楼镇镇长胡学东说,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那楼镇以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为抓手,让当地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那楼镇,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先锋引领的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决胜脱贫的“战斗堡垒”,每个富民产业就是一条通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实现乡村振兴,做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这一块“蛋糕”,让农民真正分享集体资产的收益。目前,智能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已经完成19个村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投入使用,2019年1—5月,该项目产生效益36.27万元,每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年底前可达到4万元以上。

  依托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那楼镇土地资源丰富,淮山、甘蔗、桑蚕、“温氏鸡”养殖是全镇四大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才、资金、技术不断涌入乡村,一大批乡村产业得到发展。

  从发展创意农业的特色农业村到引进技术优化农业结构的优质种植村,从发挥专长做大产业的优势产业村到挖掘风景文化资源的特色旅游村,那楼镇依托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发展乡村旅游,盘活了乡村这片热土。

  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那楼镇进一步解决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信心、动力和思路问题,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启动以“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为主要内容的“幸福乡村”活动。

  下一步,那楼镇将围绕淮山和种桑养蚕两大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的“淮桑特色小镇”。以三江村、那良村、中山村等已形成种桑养蚕规模的村为基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生态人居、现代农业、加工制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特色小镇,把产业链延伸到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等行业,提高特色小镇项目辐射及产业集聚、融合发展能力。

  “钱袋”与“脑袋”同时富

  在那楼镇,三江村村民杜大长通过应聘扶贫专干、加入养猪合作社、流转土地等方式,不仅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带领其他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这样的例子在那楼镇比比皆是。那楼镇选拔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着力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选为村干部、带头人。

  实施“智志”双扶,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那楼镇三江村去年有19个学生考上了大学,其中14个来自贫困家庭。

  近年来,那楼镇在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着眼长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乡镇产业的自我“造血”能力。该镇还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地构建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拓宽农民于本地就业创业的途径,厚植形成品牌优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壤,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