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百姓。近年来,西乡塘区金陵镇邓圩村依托本地优势,打造特色旱鸭养殖产业,带动特色南瓜种植产业,村民收入大幅提高,村级集体经济也得到发展壮大,曾经的“空壳村”大步迈入富裕村。
“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少不了合作社和‘鸭司令’的帮助。”西乡塘区金陵镇邓圩村村民廖庆秦感慨地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邓圩村积极探索“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模式,利用致富能人过硬的养鸭技术,带领贫困户养殖“脱贫鸭”,并通过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建设邓圩村旱鸭养殖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让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源头活水,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日前,记者来到邓圩村,在该村的合作社基地和旱鸭养殖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里,到处都能看到村干部和村民忙碌的身影;示范园里正在进行现场培训,致富带头人卢美臣免费向农户传授饲料配比、旱鸭投喂、疾病预防等技术。
要脱贫致富,离不开“领头雁”。卢美臣是邓圩村养殖旱鸭的一把好手,在村委和第一书记的动员下,前些年他带头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并带领村民建设旱鸭养殖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开展樱桃谷鸭养殖,是村里最早的“鸭司令”。
“天天跑到外面打工也不是好办法,我有养鸭技术,也想为村民们做点实事。只要他们愿意学我都会教。我希望有更多的村民养殖旱鸭,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大家一起发财致富。”卢美臣说。在他的带领下,邓圩村现有60多户村民养鸭,年出栏肉鸭150多万羽,为村民带来纯收入700多万元。
村民廖庆秦是其中一名受益者。廖庆秦早年在外打工,得知卢美臣养殖旱鸭收入可观,就回到家乡向他讨教旱鸭养殖技术。2019年,廖庆秦加入了村里的旺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带头进入旱鸭养殖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进行更系统更规范的养殖。如今的廖庆秦扩大了养殖规模,又新建了一座500平方米的鸭棚,成为村民口中的“鸭司令”。
邓圩村趁热打铁,再次整合资金开始建设占地14亩的邓圩村旱鸭养殖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二期。“我们要新增4座鸭棚,同时建立旱鸭养殖技术培训基地,联系南宁市科技协会,邀请高级教授专家到邓圩村就科学养鸭进行授课,为农户扫除养鸭盲点。”邓圩村党支部书记卢加全介绍,2020年,邓圩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旱鸭产量逐年看涨,鸭粪如何处理就成为邓圩村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发酵的鸭粪是理想的农家肥,邓圩村村民群策群力,决定引进特色南瓜等瓜果种植。目前,邓圩村仅南瓜就种植了8000多亩,不仅“消化”了鸭粪,避免环境污染,每亩每年还能带来2000元收入。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的规模,打造一示范主园和两示范分园,继续深挖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特色鸭品牌,让村集体和村民钱袋都鼓起来,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邓圩村第一书记刘艳丽说。
记者杨盛 实习生窦衍衍
通讯员黄以轮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