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沃柑丰收果农乐
图 武鸣休闲农业观光游受欢迎
图 千亩沃柑果园
图 伊岭溪谷(苏如贤 摄)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
一年来,武鸣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的有关要求,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奋力挺进现代农业之路。
如今,武鸣区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初步打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初具规模,“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影响力扩大……蓬勃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区),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城区19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要求,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提档升级,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城区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武鸣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0元,增长10%。
科技示范园成“网红”
去年4月,武鸣伊岭火龙果科技示范园成了“网红”。每当夜幕降临,示范园里1000亩火龙果便缀满星星点点的灯光,这梦幻般的美景在众多游客的朋友圈里广为传播,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成为名噪一时的“网红”。
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在武鸣伊岭溪谷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火龙果标准化基地,从台湾引进“软枝大红”新品种及补光技术。凭借这套补光技术,结出的火龙果个头和甜度均优于普通产品。基地依靠技术,根据市场行情调节鲜果上市时间,每亩可增产增收20%。该基地被农业部评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基地也是周边群众心中的“网红”。示范园每年开展培训20多场次,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带动周边50户农户种植火龙果约3000亩。基地还聘请周边农户作为季节工,解决当地农村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农户每年增收2.5万元。
科技示范园成了“网红”,这是武鸣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作为南宁市最大的城区,武鸣围绕“农业稳区”的思路,用新理念、新定位、新标准、新成效、新作为,推动武鸣现代农业发展,传统农业跳起“现代舞”,农业生产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发展亮点纷呈。
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崛起
每到周末,武鸣区双桥镇伊岭一带就非常热闹,游客纷纷来这里参与农业观光、垂钓、采摘,伊岭溪谷休闲农业示范区正成为广大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武鸣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推动休闲观光农业转型升级。以伊岭溪谷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以特色水果种植、现代设施栽培、农耕文化展示等为主,发展集特色种养、休闲采摘、休闲垂钓、科技示范、农事体验、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园。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融合发展。伊岭溪谷休闲农业示范区被评为广西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广西康佳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皇后基地)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广西四星级旅游景区。全城区以休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园)有39家,其中被评为星级以上有15家。
“小块并大块”农业规模化
为做好“三农”工作、优化农业结构,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武鸣积极加快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形成农业适度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经营,推动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城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超过40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和负担,增加了家庭收入,也激活了农村经济。受益于土地流转,6万多农户每年“坐地收金”“旱涝保收”。全城区承包土地2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业主接近300个,有150个经营业主连片流转面积13万亩和新建40个村级流转服务站。城区初步形成香蕉、甘蔗、果蔬、畜牧、水产、花卉等六大农业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其中果树种植面积40万亩,武鸣俨然成为“水果王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目前城区土地流转态势依旧强劲。
示范区带动标准化发展
武鸣区积极指导创建以富安居现代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伊岭溪谷休闲农业示范区为代表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两个示范区入驻企业达1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家,吸纳1500多名村民在示范区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周边5200户农户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年产值1.5亿元。
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要求,武鸣区先后创建18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面积共23.05万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提档升级,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武鸣正强抓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作,争取至2020年,再创建自治区核心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区2个、乡级示范园29个、村级示范点210个,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每个示范区都成为“火种”,带动一片发展。
为促进农业品牌化、精品化,武鸣区积极树立农业优势产业,抓好5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巩固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万亩优质米、万亩蔬菜、万亩桑蚕等万亩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以及建设千亩火龙果等千亩连片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基地。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带的建设,辐射带动形成一批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园区,推进全城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新型化、品牌化发展。
强力推进打响农产品品牌
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围绕粮食、水果、畜禽、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品牌主体,积极指导营销,强化服务监管,为优质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规范认证、试点示范、展示展销、品牌传播、品牌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塑造、营销推介和宣传保护力度,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城区有68家农民合作社注册了商标,12家农民合作社通过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质量认证。目前,武鸣富硒农产品、沃柑等农产品品牌正在全力打造中。在武鸣,沃柑种植面积达30万亩,一年来,“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日益叫响。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新活力
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核心目标,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集成示范一批节本增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围绕农业集约化、机械化、轻简化要求,遴选推介主要农作物高效栽培、农机农艺融合、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成熟适用技术。每年开展各种农业技术培训超过500 期,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与此同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城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582家,其中家庭农场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初步形成了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类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农业经营格局,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
强化监管保“舌尖上”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武鸣落实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将123家农产品生产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录,与58个种植基地和763家规模养殖场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各定点屠宰企业全部建立肉品流向登记制度,城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将451家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经营主体纳入重点监管名录。严格执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及兽药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制度, 89家兽药经营企业全部应用兽药GSP管理软件实行监管条码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定并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城区标准化种植面积达20.3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2411个,9家企业被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企业基地被农业部分别认定为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生产基地。
确保销售“大动脉”畅通
武鸣拥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为确保物畅其流,在不断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建设的同时,武鸣区积极搭建商贸服务平台,完善服务设施。积极完成镇圩市场升级改造,开工建设城东综合农贸市场,加快中国—东盟特产城项目建设,打造大型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加快电商物流业发展。成立水果冷藏保鲜企业,单日单线最高加工水果可达20万公斤,现储藏规模为400吨。建设组装式冷库36座,冷藏容量达1590吨,使因气候或者市场因素导致的果蔬产品滞销难题找到破解良方。
发展电商产业,引领广大农户“触网”。商贸物流业的兴起,为武鸣农业产品更快走出“城门”创造了便利条件。目前城区正着力培育一批以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等为重点的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引领广大农户发展“互联网+农业”,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帮助农民实现销售不出村、创业不出村。
扫一扫,打开南宁市“党旗领航 电商扶贫”网销平台(http://51remai.com/),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