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港北讯(李泽斌) “旱藕粉制作技艺是‘非遗’项目,旱藕粉是绿色食品,很受群众喜爱,今年我种植旱藕赚了5800元”灵马镇贫困户张秀清说。同样,利用“非遗”项目增收的贫困户还有府城镇的李裕龙,去年他制作土制红糖增收7600元。这是武鸣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扶贫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武鸣区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目前该区列入国家级、自治区级、南宁市级及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79项。
武鸣区把“非遗”与扶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技能就业”的“非遗”帮扶模式,通过技术传授和技艺培训,探索出以“非遗”手工艺加工为依托,带动贫困人员创业就业增收的新路子。
2015年以来,武鸣区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利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开展非遗培训进村镇、进社区等活动,优先将有一定技能的人员纳入“非遗”传承人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容易学、见效快、能增收的培训项目,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贫困户的脱贫“造血”能力。同时,武鸣区还充分利用壮乡网圩等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对“非遗”产品进行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