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村养殖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对家禽进行疫苗预防工作。 (苏圩镇供图)
保卫村党支部书记潘扬令(左)正带领社员发展养殖产业。 (苏圩镇供图)
石桂明(右一)正向贫困户解释扶贫政策。(唐廷雨 摄)
毛鑫(左)与贫困户在无花果基地劳动。(方海峰 摄)
当前,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而冲锋在攻坚一线的,是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抓得实不实,这些基层党员干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宁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和民生工程,落实责任、建强组织、示范带动,大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党员干部锤炼工作作风的大熔炉和实践“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大舞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近日,记者深入我市脱贫攻坚一线,采访了部分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探访他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故事,了解党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江南区苏圩镇党委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品牌创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模式,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到产业优势中,实现了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
保卫村以前是苏圩镇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去年以来,该村党支部积极谋划,多方筹措资金,在市委办公厅和后盾单位的帮扶下,在城区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整合龙头企业、市场、合作社、农户等资源,通过引进广西新天地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南宁金天汇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合作社党支部,由党员潘扬令担任合作社首任支部书记。
在项目初始阶段,大家都心存担忧,不敢出手,潘扬令率先拿出了自己的土地作为养鸡棚建设用地。支部书记带了头,原本观望的群众也就不再犹豫,纷纷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建起14个养鸡大棚,建设面积达1万平方米,发展贫困户119户315人加入到合作社,预计合作社员年分红收入达5000元以上。
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
金天汇合作社党支部根据产业实际,结合党员特长,设立了技术服务、项目宣传、纠纷调解、虫害预防、市场营销等5个岗位,使产业链上的党员实现了“无职变有责、有责变有为”。同时,该合作社还深入推进“三带双争”活动,党组织和党员坚持带头学一门技术、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争做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活动开展后,党员干部积极发挥联系纽带作用,带动附近群众都加入了养殖队伍。潘扬令说:“没想到设岗定责后,党员先锋旗帜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养殖规模逐渐壮大。”在党组织协调服务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下,保卫村及周边保联村、隆德村等新建起24个养鸡大棚,估计全年出栏量将超百万羽,年产值高达4000万元以上,打造的“山凤鸡”养殖品牌已初具规模,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把队伍扎在脱贫一线上
一直以来,苏圩镇立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示范引领、产业培育、激励保障等途径,锤炼一线党员干部队伍,扎实推进了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使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真正做到了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苏圩镇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以农村致富带头人、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为主体,通过领办、创办、协办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引导广大党员争做致富带富帮扶先锋。全面推行“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规模小的专业大户和缺技术、缺信息的农户做大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引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成员和农村发展能手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向他们传授致富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目前,共培育发展种养加工等各领域党员致富能人360多名,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860余对,带动扶持专业种植养殖户256户。
故事一
党员职责烙在心 倾心尽力为乡亲
去年5月,正值青秀区伶俐镇望齐村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然而,帮扶单位南宁市保障住房资格审核和管理中心原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却因工作调动离开了扶贫岗位。听到这个消息后,作为党员的石桂明向中心党支部请缨,要求接替该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
竭尽全力为村子做实事
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责任繁重,中途接手这项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自动请缨后的石桂明,既没有向困难低头,也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而是怀着满腔的热情、秉着雷厉的作风,前往望齐村。
望齐村处于大山、远离市区、交通不便,所辖的14个村民小组分散在山头坡间,横亘的沟壑不仅阻断了当地村民通行的道路,还阻断了他们致富的梦想。
为了尽快摸清望齐村村情民情,石桂明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望齐村总共14个村民小组649户人家,一周内,石桂明就和村干部一起走访了该村的每一户,仔细了解情况。驻村扶贫日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全村贫困户的详细资料、望齐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也记载了石桂明对每一户村民的情谊。
经过4个多月的辛苦努力,石桂明顺利地将望齐村20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按照帮扶台账、收支台账、项目进度、增收措施等项目信息,形成了一册册规范、完整的扶贫工作台账,实现了规范的“一户一册一卡”档案。在城区的扶贫工作会议上,石桂明还多次就扶贫台账整理工作作经验介绍,并在青秀区进行全面推广。
迎难而上发展脱贫产业
做好扶贫台账只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要帮助村民脱贫,还得出“实招”。在扶贫的战场上,石桂明保持和发扬了一名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迎难而进、主动出击,汇集多方力量帮扶,努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由于望齐村地处偏远,山路崎岖,产业底子很薄,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进驻该村,导致贫困家庭依靠产业脱贫的手段不多。为了做好产业发展,石桂明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商量探讨,广泛开展调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规划并和贫困户们达成共识,寻找合作企业入驻望齐村。
最终,望齐村成功引进伶俐镇澳寒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全部覆盖20户贫困户。通过贫困户劳动力入股等形式,让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成为股东,从2016年起连续5年,每年每户贫困户将可以享受分配红利3000元。此外,去年8月,17户贫困户通过金融小额贷款,以每户5万元投资入股广西沱江旅游景点开发有限公司和南宁恒信九鼎有限公司,从2016年起连续3年,每户每年将能享受分红收益4000元。通过产业扶贫,增强了贫困户家庭的“造血”能力,确保扶贫工作真正见实效。
今年,石桂明被提拔为南宁市保障住房资格审核和管理中心副主任,这是组织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不过,扶贫之路依然在他的脚下。
党员职责激励工作终获回报
刚到望齐村驻村一个多月,石桂明的岳父就病重住院,又正值青秀区开展第二次精准摸底再确认工作,离城区工作组到望齐村检查扶贫台账、落实扶贫政策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工作任务十分紧迫。为了按时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石桂明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过岳父住院的事情,只是让妻子去医院照顾,自己只有在晚上才能打个电话了解岳父的情况,怀着对岳父的惦记和家人的亏欠,一头扎进工作中。
去年9月初,刚刚圆满完成二次精准摸底工作不久,由于积劳成疾,石桂明自己也病倒了。妻子知道后,哭着给他打电话,劝他注意休息。可一想到当前扶贫任务正在紧要关头,不能因为自己而耽误工作,石桂明咬咬牙又坚持接着干。
一连串的变故,让原本就因扶贫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石桂明喘不过气。再加上牵挂着孩子的学习,无疑让自己压力倍增。担任第一书记前,他曾每周都要亲自与孩子谈心,陪孩子散步,但在下乡扶贫后,他再也没有时间看望过孩子。家中的大小事情,全都落在了妻子的身上。
一年来在扶贫工作上尽心尽力,让石桂明亏欠了家人许多,他常说:“作为一个女婿,我亏欠了岳父;作为一个丈夫,我亏欠了妻子;作为一个父亲,我亏欠了儿子;作为一个病人,我亏欠了身体;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亏欠百姓”。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望齐村的所有贫困农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石桂明的付出得到了最大也最宝贵的回报。
故事二
第一书记潜心帮扶 贫困村子产业重生
毛鑫是南宁市法制办派驻兴宁区三塘镇那笔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履职以来,这个从小都没在农村待过,也从未接触过农业,不懂种田,甚至刚进村的时候还五谷不分的第一书记,时刻牢记着自己党员的身份,沉下身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工作中,扛着锄头跟农民到地里种菜,蹲在花生地里拔花生,深入村民家中同吃同住了解实地情况;团结村“两委”班子,科学管理精准帮扶工作队,求真务实确保真脱贫……她的付出,也最终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费尽心思摸清村情民意
那笔村位于三塘镇的北面,距昆仑大道5公里,有那笔坡、段选坡、团腾坡、上团马坡、下团马坡、花围坡、古蒙坡、古风坡等8个自然坡。去年,该村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
上任伊始,毛鑫深知作为一名外派到村里的“一把手”,要尽快进入角色,了解村情掌握民意。刚开始,她从网络上查找了很多资料,然后拿着笔记本列好提纲,一个一个问题认真地向农民提问,可几天下来,除了村民诧异或无辜的眼神,她什么内容都没有问出来。
身为党员,身上有股韧劲的毛鑫并没有气馁。一方面,她不断观察学习镇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她跟村“两委”干部谈心交流,终于找到打开基层工作的敲门砖——跟村民交朋友。于是,她拉家常、嘘寒问暖,让村民从心里接纳她、信任她,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精准地计算出贫困户的收支,是脱贫工作的重点难点。为了把这件事办成,毛鑫到镇上卖农业种子和肥料店铺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为的就是摸清农产品的价格。几天下来,带着满满一大本笔记本数据,她再次进村入户时,不谈收入,只跟村民聊玉米、花生价格,聊聊无公害肥料……就这么聊着,让她慢慢了解到村民今年购买种子和肥料等农业支出。既避免做重复性工作,又准又快又细地帮村民算好账,了解村民的收支,实现精准扶贫。
发挥特长解读优惠政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各部门先后出台的精准帮扶配套政策,涵盖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力量帮扶、产业发展扶持等,内容繁多,不熟悉政策如何开展工作?
为了让每一位扶贫工作队员和村干部都了解自己的工作,毛鑫充分利用后盾单位市法制办的资源优势和业务特长,精准解读政策,灵活运用各类扶贫优惠政策,把资金用好用到位,真正斩断穷根。她首先牵头组织那笔精准扶贫工作队编制印发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文件汇编》,按农业、教育、民政、建设等几个模块,收集整理近些年自治区、南宁市政府和各部门有关扶贫的政策文件45篇。同时,为了让贫困村的贫困户了解精准扶贫,她采用卡通漫画、图片说明、文字解释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设计编制了图文并茂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小手册》。
就算是这样,文化知识少、信息闭塞的贫困户张家平仍然不清楚自己能享受什么优惠。毛鑫得知这一情况后,因户施策,针对贫困户家庭具体情况,小孩读书、危房改造、产业扶持三个方面,为张家平进行精准的政策解读。目前,张家平的小孩通过学校每学期拿到600元的补助,他所参与的鲜切叶(花)产业,年底产业收入达到了4万元。
发动村干大胆转变产业模式
那笔村一直以来都沿袭着种植苦瓜、豆角和辣椒等普通蔬菜的传统,刚开始,毛鑫有空就往田里钻。
经过1个多月的考察,她了解到农民种植技术不高,且种植蔬菜存在较高的风险,“如果销售不出去,那么成熟的辣椒就只能成片成片地烂在地里。”毛鑫说。为了改变,她果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找准特色产业,引进公司企业,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
可是,大部分村民退却了,理由只有一个:只会种苦瓜豆角,其他的不会种也不敢种。
要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就必须先发挥起村委的带头作用,发动村干和生产队长,进而带动整村的产业。全村22个生产队,毛鑫每天都和村委干部们前去拜访生产队,耐心地讲解宣传。此外,她带着精准帮扶产业专责小组的队员,积极对接农业公司企业,寻找符合那笔村发展的产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广西忠信农业有限公司与村里两个生产队达成初步意向,种植品种为波姬红的无花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毛鑫的努力推动下,村民对转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发展特色产业不再是抵抗的情绪,而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目前,那笔村的无花果、鲜切叶、沃柑、金花茶、童鸡等产业逐步建立起来,吸收了20多户贫困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