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扶贫资讯 > 脱贫攻坚助农增收 乡村振兴富民强基 2020年南宁市绩效工作亮点展示之七
脱贫攻坚助农增收 乡村振兴富民强基 2020年南宁市绩效工作亮点展示之七
南宁市“党旗领航 电商特产”网销平台 / 2020-12-10

  每年火龙果上市的高峰期,在隆安县金穗火龙果产业核心示范区里,火红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广大果农、工人纷纷忙碌着,摘果、装筐,把收获的火龙果送到加工区进行清洗、分拣、预冷……经过紧张有序的采摘加工流程后,南宁火龙果很快就会出现在国内一线城市的中高端市场。

  小小水果,大有作为。如今,南宁水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南宁火龙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区第一,以优质的品质和口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武鸣区已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武鸣沃柑远销全国各地;南宁香蕉以口感香甜、产量高在市场上打响品牌……它们已成为广西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的一张张亮丽名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我市培育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推进脱贫攻坚、质量兴农、环境优化、惠民富民等工作,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落实,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精准脱贫 “钱袋子”鼓起来

  近年来,我市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跟上、盯住、办好”,用最好的资源、派最强的力量攻克最硬的堡垒。2015年底至2019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40.6466万人减少至1.8803万人,贫困村从421个减少至3个,贫困发生率从9.33%降至0.43%,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我市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五场硬仗”之一来攻坚,作为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衡量指标来推动。今年市本级财政按每个非贫困村15万元、集体经济薄弱村20万元的标准投入18980万元,助力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全市155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并全面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10万元、20万元、5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指标任务。

  农民“钱袋子”鼓不鼓,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标尺。我市深入推进惠民富民行动,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今年4月1日起,我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4600元提高至5500元,农民“钱袋子”得到进一步充实。

  产业兴旺 致富根基强起来

  今年3月3日,一批约20吨、货值4.07万美元的“鸣鸣果园”牌沃柑,经邕州海关检疫合格,顺利通关出口加拿大,实现了南宁自主品牌水果出口零的突破。从以前贴牌为他人做“嫁衣”到现在的自主品牌,南宁农业产业持续做强做优。

  产业兴旺是巩固脱贫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为此,我市聚特色、优一产,积极做强农业产业,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在武鸣区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里,从种植、田间管理到采收,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化作业流程。通过产业化发展、商品化包装、市场化运作,该基地不仅突破了传统生鲜农产品发展的瓶颈,其标准化种植销售模式还促进了周边村屯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3.07亿元,建设了140多个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项目,创建了150个市级以上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近80个,全市农业向现代园区集聚发展。我市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产业规模位居广西乃至全国前列,其中蔬菜、水果产业成为百亿产业。

  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火龙果产区和优质晚熟柑橘产区,火龙果、沃柑、茉莉花(茶)等“邕”系品牌日益壮大,其中横县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达206.85亿元;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4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5个,农村电商覆盖率达90%。

  生态宜居 幸福乡村美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

  2017年以来,全市共筹措“美丽南宁”乡村建设专项资金超过50亿元,持续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32%,98.5%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专门处理,建成50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1%,2134个三类村庄全部竣工,建成7个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和19个生态宜居综合示范村。

  从今年起,我市还启动实施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活动,今后每个乡镇将至少配备1名乡村规划师,为乡镇、村庄规划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

  持续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让全市乡村呈现新面貌,许多村庄焕然一新,成为景区、公园,路网四通八达,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就有运动锻炼场所。每到节假日,诸如西乡塘区忠良村、隆安县定典屯、马山县小都百屯等村庄游人如织,农民收入水平节节高,乡村建设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市聚焦乡风文明,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培育行动,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全市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916个,打通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乡风文明送进千家万户。全市行政村村规民约覆盖率达100%。各县(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比例超过60%。

  围绕乡村治理活起来、乡村人气旺起来,我市建强基层党组织,坚定“主心骨”撑起“顶梁柱”,全市建成全区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702个,805个村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大力推进乡村法制建设,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强化群众自治,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今年以来我市3个村庄获评全国乡村治理样板示范村。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