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未来五年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质的重要任务之一,着力在守底线、拓产业、促就业上下功夫,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乡村全面发展。
在江南区苏圩镇保卫村火龙果产业园内,绿色的火龙果藤在整齐的支架上相互缠绕,颜色鲜艳、硕大饱满的火龙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工人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分拣、包装,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8月以来,保卫村火龙果产业园喜迎丰收,火红的果实“火”了农民的生活,也拓宽了产业振兴之路。“今年,保卫村的火龙果挂果面积达400亩,预计销量达600吨,为该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保卫村第一书记来凤仪说。
红彤彤的火龙果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也带旺了村级集体经济,成为保卫村助推乡村振兴的利器。为优化产业发展模式,解决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的困扰,保卫村在后盾单位南宁市委办公室的帮扶下,引入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管理经验和技术,因地制宜种植台湾软枝大红、金都一号等红心火龙果。该村还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户(脱贫户)”模式,大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党员致富带头人,鼓励党员同志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导群众规模化种养,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在火龙果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如今,保卫村40户脱贫户通过种植火龙果走上致富路,受益脱贫户共计146户492人,保障村集体每年增加经济收入6.4万元以上。
“我们正迈着坚实的步子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来凤仪说,目前,该村设计了自己的火龙果文创品牌,将火龙果作为特产水果销售,形成独特的创意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产业新动能。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任务依然艰巨。今年以来,南宁市紧紧围绕“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做好全程监测,实施精准帮扶,持续加大对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脱贫群众居住环境、提升生活水平,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针对纳入的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南宁市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在全面落实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技能培训、产业指导等多种措施开展精准帮扶,确保两类人群不致贫、不返贫。
按照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南宁市大力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屯级道路已动工175条203.87公里,已竣工140条;独立桥梁已动工33座,已竣工8座;人饮工程已动工183个,已竣61个;水利设施已动工28个;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已动工359个,已竣工351个。已实现所有项目动工率达100%。
在鼓励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南宁市不断在产业管理、科技支撑、农产品链条延伸、农产品宣传推介上出实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提档升级,为帮助群众实现可持续增收、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平稳开局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全市12个县(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平均达到96.49%;今年以来脱贫地区新发展种植业面积达32975.42亩、家禽养殖75.21万羽、家畜养殖48708头。
下一步,南宁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落实和完善兜底性政策,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十个强化”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镇、村的支持力度;用好粤桂协作机制,扎实开展深邕结对帮扶协作工作。